为毛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老是中枪。 收藏本站
登陆 / 注册 搜索

阅读:1821   回复: 1

IT史记(五)奔腾的芯(英特尔—Intel)

[复制链接]
心微凉 「龙战于野」 2022-12-8 13:15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费劲心思逗你笑的人,终究比不上你一见面就开心的人。

作者|吴军
侵权删

IT史记(五)奔腾的芯(英特尔—Intel) 硅谷.jpg
在美国西海岸旧金山到圣荷西市(SanJose)之间,围绕着旧金山海湾有几十公里长,几公里宽的峡谷,通常称为硅谷。(在图中绿线圈出来的部分)那里之所以叫硅谷并不是因为它生产硅,而是它有很多是使用硅的半导体公司,包括全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公司英特尔公司。

🤞⛪🫑📳🐒‌


全世界一大半的计算机都是用它的中央处理器(CPU),它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是很少有公司可以匹敌的。我们在上一章介绍了摩尔定理和安迪-盖茨定理,其中摩尔是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而安迪.格罗夫是第四个加入英特尔并把英特尔公司真正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公司的CEO。今天,英特尔已经有近十万人,年产值达三百六十亿美元,市值高达一千四百亿美元。三十多年来,英特尔公司成功的关键首先是搭上了个人电脑革命的浪潮,尤其是有微软这个强势的伙伴;第二,它三十年来严格按照它的创始人预言的惊人的高速度在为全世界PC机用户提高着处理器的性能,用它自己的话讲,它给了每台微机一个奔腾的芯。

1.时势造英雄

🙏⛵🍇☪🐅‏

英特尔公司由戈登?摩尔(GordonE.Moore)和罗伯特.诺伊斯(RobertNoyce)于1968年创立于硅谷。此前,摩尔和诺伊斯在1956年还和另外六个人一起创办了仙童(Fairchild)半导体公司。同IBM、DEC和惠普等公司相比,英特尔在很长时间内只能算是一个婴儿。说它是婴儿有两方面含义,第一,它是个人数少、生意小的小公司,第二,在八十年代以前,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公司如IBM、DEC都是自己设计中央处理器,因此这些计算机公司代表了处理器设计和制造的最高水平,而英特尔生产的是性能低的微处理器,是用来补充大计算机公司看不上的低端市场。单纯从性能上讲,英特尔八十年代的处理器还比不上IBM七十年代的,但是,它的处理器大家用得起,不是阳春白雪。即使在七十年代末,英特尔公司生产出了著名的十六位8086处理器,大家仍然将它看成小弟弟。在很长时间里,英特尔的产品被认为是低性能、低价格。虽然它的性价比很高,但并不是尖端产品。

虽然8086是我们今天所有IBMPC处理器的祖宗,但是,当时连英特尔自己也没有预测到它的重用性。当时英特尔公司对8086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只是想尽可能多地促销。IBM只不过是英特尔当时众多大大小小的客户之一。1981年,IBM为了短平快地搞出PC,也懒得自己设计处理器,拿来英特尔的8086就直接用上了。这一下子,英特尔一举成名。1982年,英特尔搞出了和8086完全兼容的第二代PC处理器80286,用在了IBMPC/AT上。由于IBM无法阻止别人造兼容机,随着1985年康柏(Compaq)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IBMPC的兼容机,兼容机厂商就像雨后春笋般在全世界冒了出来。这些兼容机硬件不径相同,但是为了和IBMPC兼容,处理器都得是英特尔公司的。下图是整个个人电脑工业的生态链。
IT史记(五)奔腾的芯(英特尔—Intel) 个人电脑生态链.jpg

👌🚐❌🐤‏可以看出在这个生态链中,只有作为操作系统开发商的微软和作为处理器制造商的英特尔处于一个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英特尔的崛起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这正是时势造英雄。

当然,虽然信息革命的浪潮将英特尔推上了前沿,英特尔还必须有能力来领导计算机处理器的技术革命。英特尔的CEO安迪?格罗夫在机会和挑战面前,最终证明了英特尔是王者。英特尔起步的八十年代恰恰是日本的十年,当时日本股市的总市值占了全世界的一半,日本东京附近的房地产总值相当于半个美国的房市总值。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半导体公司都在日本,PC里面日本芯片一度占到数量的60%(注意:不是价钱的60%)。以至于日本有些政治家盲目自大,认为日本到了全面挑战美国的时候,全世界都在怀疑美国在半导体技术上是否会落后于日本。但是冷静地分析一下全世界半导体市场就会发现,日本的半导体工业集中在技术含量低的芯片上,如存储器等芯片(即内存),而全世界高端的芯片工业,如计算机处理器和通信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全部在美国。

八十年代,英特尔果断地停掉了它的内存业务,将这个市场完全让给了日本人,从此专心做处理器。当时日本半导体公司在全市界挣了很多钱,日本一片欢呼,认为它们打败了美国人。其实,这不过是英特尔等美国公司弃子求势的一招棋。1985年,英特尔公司继摩托罗拉后,第二个研制出32位的微处理器80386,开始扩大它在整个半导体工业的市场份额。这个芯片的研制费用超过三亿美元,虽然远远低于现在英特尔新的处理器芯片的研制成本,但在当时确实是一场豪赌,这笔研制费超过中国当时在一个五年计划中对半导体科研全部投入的好几倍。英特尔靠80386完成了对IBMPC兼容机机市场一统江湖的伟业。🧑‍🎤‍🧢🔒😤🖐

接下来到了1989年,英特尔推出了从80386到奔腾处理器的过渡产品80486,它其实是80386加一个浮点处理器80387以及缓存(Cache)。靠80486的销售,英特尔超过所有的日本半导体公司,坐上了半导体行业的头把交椅。顺便说句题外话,今天日本的股市不到1990年40%的水平,可是美国却涨了五倍。1993年,英特尔公司推出奔腾处理器。从奔腾起,英特尔公司不再以数字命名它的产品了,但是在工业界和学术界,大家仍然习惯性地把英特尔的处理器称为x86系列。

奔腾的诞生,使英特尔甩掉了只会做低性能处理器的帽子。由于奔腾处理器的速度已经达到工作站处理器的水平,高端的微机从那时起,开始取代低性能的图形工作站。到今天,即使是最早生产工作站的太阳公司和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公司IBM以及以前从不使用英特尔处理器的苹果公司,都开始在自己的计算机中使用英特尔的或者和英特尔兼容的处理器了。现在,英特尔已经垄断了计算机处理器市场。
🧑‍💻‏👒💳😷✋
2.英特尔摩托罗拉之战

资金密集型的日本半导体公司终究不可能是技术密集型的英特尔公司的对手。英特尔公司迄今唯一遇到的重量级对手只有八十年代的摩托罗拉。正如同罗马帝国的崛起是通过在布匿战争中打败原有的霸主迦太基而完成的,英特尔的崛起是靠击败老牌半导体公司摩托罗拉而实现的。摩托罗拉成立于1928年,早在二战期间,它就是美军无线通信的供应商。从六十年代起,它在通信和集成电路方面领先于世界。摩托罗拉比英特尔早两年推出在小数运算性能上五倍好于8086的16位微处理器68000。68000这个名字是以它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六万八千个而获得的。而8086只有不到三万个晶体管。

当时,不少工作站包括惠普、太阳和已经不存在的阿波罗等等都采用的是摩托罗拉的处理器。在英特尔搞出80286的同一年(1982年),摩托罗拉推出了在性能上明显好于80286的68010,继续作为当时主要工作站的处理器。据说英特尔为了和摩托罗拉竞争在型号上耍了个小花招,英特尔公司第二代处理器本来应该命名为80186,但是英特尔将这个编号留给了一个不重要的输入输出处理芯片,而将它的系列处理器的编号一下跳到80286,不懂技术的人还以为英特尔的处理器比摩托罗拉高一代。在32位微处理器的较量中,摩托罗拉在技术上和推出的时间上完全占了上风,它接下来的68020明显好于英特尔的80386,除了被用于主要的工作站上,68020还并被苹果选为麦金托什的处理器。👨‍🚒‎💎📠🤪🖕

这时,英特尔公司从外部得到了强援。由于IBMPC兼容机的逐步普及,技术上相对落后的英特尔反而占了更多的市场份额。虽然,摩托罗拉后来又推出了对应于英特尔80486的68030,但是,这时各个工作站公司都开始开发自己减指指令(RISC)的处理器,摩托罗拉只剩下苹果一个用户便很难和英特尔竞争了。几年后,摩托罗拉干脆自己也加入了RISC的行列做起PowerPC,十年后,随着苹果也开始使用英特尔的处理器,摩托罗拉彻底推出了微机处理器市场。

摩托罗拉并没有败在技术和资金上,八十年代以前,摩托罗拉在资金、技术各方面都明显强于英特尔。在很长时间里,它的处理器从性能上讲要优于英特尔的同类产品。摩托罗拉之败,首先是外界微软的因素,即英特尔有了微软这个没有签约的同盟军。但是,摩托罗拉自己在商业、管理和市场诸方面也有很多失误。如果摩托罗拉自己经营得当,它今天应该能通过精简指令集的处理器守住工作站和苹果的市场。

👈🪐🍍🅱‌要分析摩托罗拉之败,我们不妨来比较一下英特尔和摩托罗拉这两个公司。首先,这是两个不同时代的公司。总部在美国中部伊利诺斯州的摩托罗拉虽然也是一个高技术公司,也经历了八十年代的信息革命,但是它的作态完全还是五六十年代的传统的公司。虽然摩托罗拉对雇员在工资和福利上待遇不错,但是公司和员工,基本上还是传统的雇佣关系,公司内部管理层次较多,大部分员工基本上没有多少股票期权。因此,公司的业绩和员工的利益关系不大。英特尔公司则是一的典型的硅谷公司。每个员工的工作强度比摩托罗拉要大很多,但是每个人平均的股票期权也多很多。硅谷几个比较好的学区的房子,不少被英特尔公司的早期员工买走了,而这些房子靠工资是一辈子也买不起的。几年前,美国历史频道(HistoryChannel)在节目中评论了中日甲午战争。美国的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两个不同时代军队之间的战争,虽然双方武器相差不多,战争的结果不会有任何悬念,因为一个在专制的农业时代后期的军队很难打赢一个兴起的工业化国家的军队。英特尔和摩托罗拉之间的竞争也是如此。

第二,两个公司的统帅水平相去甚远。英特尔公司八九十年代的CEO格罗夫虽然是学者出身,同时也是微机时代最优秀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他几次被评为世界上最好的CEO。摩托罗拉公司由加尔文(Galvin)兄弟创办,公司六十年代传到了儿子手里,八九十年代传到了孙子手里,是个典型的家族公司。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这话果然应验在加尔文家族上,三代人可以说是一代不如一代。孙子辈的克里斯托弗?加尔文虽然是被"选成"CEO的,但是如果他不姓加尔文,他永远不可能是摩托罗拉的CEO,甚至进不了工业界的高层。

在业务上,半导体只是摩托罗拉的一个部门,而微机处理器又只是其半导体部门的一项业务,可是它对于英特尔来讲却是全部。因此,摩托罗拉即使完全退出微机处理器市场也不过是损失一些地盘,而英特尔一旦失败,则会面临灭顶之灾。一般来讲,华尔街总是希望一个上市公司有尽可能多的而不是单一的收入来源,摩托罗拉确实是这么做的,它曾经在计算机的处理器、通信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对讲机、BP机、手机和电视接收器等很多领域发展。结果每个领域都很难做大。英特尔公司做事情非常专注,直到今天,它一直集中精力于个人微机的处理器上。每一代产品的研发都是集中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每一次都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这就像一把散线和一股绳,一把散线很容易被一股绳扯断。因此,专注的英特尔最终把计算机处理器的业务做得很大、很好,而业务多元化的摩托罗拉最后除了在微机处理器上败给了英特尔,在手机上碰到了诺基亚,在信号处理器(DSP)上又败给了德州仪器(TI)。很多人问我雅虎有没有可能在搜索领域赶上谷歌,我明确地回答——没有,因为雅虎不可能专注在这个领域。有时,一个好的公司不能完全按华尔街的意愿办事。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让摩托罗拉和英特尔当时换个个儿,即IBMPC采用摩托罗拉的处理器,而将服务器厂家和苹果交给英特尔。那么二十年发展下来,摩托罗拉也很难成为半导体领域的老大,因为它内部的问题没法解决。

🖐⛄🍖🆒🦋‏3.指令集之争

英特尔在微软的帮助下,在商业上打赢了对摩托罗拉一战。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它在技术上又和全世界打了一战。

当今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可以根据指令集合分成复杂指令(CISC)和简单指令(RISC)两种。一个计算机的程序最终要变成一系列指令才能在处理器上运行。每个处理器的指令集不相同。有些处理器在设计时候,尽可能地实现各种各样、功能齐全的指令,这包括早期IBM和DEC的全部计算机,今天的英特尔和AMD的处理器等等。采用复杂指令系统的处理器芯片的好处是它可以实现很复杂的指令,但是它存在主要问题有两个,第一,设计复杂,实现同样的性能需要的集成度高;第二,由于每个指令执行时间不一样长,处理器内部各个部分很难流水作业,处理器会出现不必要的等待。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过去不是问题现在是问题的缺陷,就是复杂指令芯片高集成度带来的高功耗。👨‍⚕️‍🎒🩸😃✋

针对复杂指令的处理器的上述两个不足之处,八十年代,计算机科学家们提出了基于精简指令集的处理器设计思想,其代表人物是现任斯坦福大学校长、美国科学院、工程学院和文理学院三院院士轩尼诗(JohnHennessy)教授和加大伯克利分校著名的计算机教授派特森(DavidPatterson)院士。精简指令系统只保留很少的常用指令并将一条复杂的指令用几条简单的指令代替。基于精简指令集的设计思想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它使得计算机处理器的设计得到很大简化,同时由于精简指令集的处理器可以保证每条指令执行时间相同,处理器内各部分可以很好地流水作业,处理器速度可以比同时期的基于复杂指令的处理器要来得快。精简指令集的处理器包括很多工作站的处理器和现在最快的SonyPS/3游戏机的微处理器PS/3-Cell。

虽然复杂指令和精简指令的处理器各有千秋,但是在学术界几乎一边倒地认为复杂指令集的设计过时了,精简指令集是先进的。尤其是美国所有大学计算机原理和计算机系统结构两门课全是用轩尼诗和派特森合写的教科书。在很长时间里,书中以介绍轩尼诗自己设计的MIPS精简指令芯片为主。同时,IEEE和ACM系统结构的论文也以精简指令为主。英特尔设计8086时还没有精简指令的芯片,否则我想,英特尔很可能会采用这种技术,而不是复杂指令系统。而一旦走上了复杂指令这条不归路,英特尔为了和8086完全兼容,在以后的80286和80386中必须继续使用复杂指令系统。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不少精简指令的处理器做出来了,包括轩尼诗设计的MIPS,后来用于SGI工作站,以及派特森设计的RISC,后来用于IBM的工作站。精简指令芯片的速度当时比的复杂指令的要快得多。

💪🪐🍖🈚🐴‏到了八十年代末,英特尔面临一个选择,是继续设计和以前x86兼容的芯片还是转到精简指令的道路上去。如果转到精简指令的道路上,英特尔的市场优势会荡然无存;如果坚持走复杂指令的道路,它就必须逆着全世界处理器发展潮流前进。在这个问题上,英特尔处理的很理智。首先,英特尔必须维护它通过x86系列芯片在微处理器市场上确立的领先地位;但是,万一复杂指令的处理器发展到头了,而精简指令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它也不能坐以待毙。英特尔在推出过渡型复杂指令集的处理器80486的同时,推出了基于精简指令集的80860。这个产品事实证明不很成功,显然,市场的倾向说明了用户对兼容性的要求比性能更重要。因此,英特尔在精简指令上推出80960后,就停止了这方面的工作,而专心做"技术落后"的复杂指令系列。在整个九十年代,工业界只有英特尔一家坚持开发复杂指令集的处理器,对抗着整个处理器工业。

应该讲英特尔在精简指令处理器的工作没有白花,它在奔腾及以后的处理器设计上吸取了RISC的长处,使得处理器内部流水线的效率提高很多。由于英特尔每一种PC机处理器的销量都超过同时代所有的工作站处理器销量的总和,它可以在每个处理器的开发上投入比任何一种精简指令处理器多的多的研发经费和人力,这样,英特尔通过高强度的投入,保证了它处理器性能提升得比精简指令还要快。而在精简指令阵营,九十年代五大工作站厂家太阳、SGI、IBM、DEC和HP各自为战,每家都生产自己的精简指令处理器,加上摩托罗拉为苹果生产的PowerPC,六家瓜分一个市场,最后谁也做不大、做不好。到了2000年前后,各家的处理器都做不下去了,或者全部或者部分地开始采用英特尔的产品了。而最早的精简指令的MIPS处理器现在几乎没有人用了。轩尼诗和派特森作为两个负责任的科学家,将英特尔处理器加入到自己编的教科书中,以免大学生们再去学习MIPS这样的恐龙。

英特尔经过十年努力终于打赢了对精简指令集的处理器之战。需要强调的是,英特尔不是靠技术,而是靠市场打赢的此战。英特尔的表现在很多地方很值得圈点。首先,英特尔坚持自己系列产品的兼容性,即保证以往的软件程序肯定能在新的处理器上运行。这样时间一长,用户便积累了很多在英特尔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每次处理器升级,用户原来的软件都能使,非常方便。因此大家就不愿意轻易更换其它厂家的处理器,即使那些处理器更快。而其它处理器生产厂家这点做的都没有英特尔好,它们常常每过几年就重起炉灶,害得用户以前很多软件不能用了,必须花钱买新的。时间一长,用户就换烦了。第二,英特尔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大强度投入研发,让业界普遍看衰的复杂指令集处理器一代代更新。在九十年代初,英特尔的x86系列和精简指令集的处理器相比在实数运算上要略逊一筹。但是,英特尔十几年来坚持不懈地努力,后来居上,而其它厂商因为各自市场不够大,每一个单独的处理器芯片的投入远远不如英特尔,因此反倒落在了后面。👦‍🩴🎺😭✋

与其说英特尔战胜其它厂商,不如说它把竞争对手熬死了。第三,英特尔并没有拒绝新技术,它也曾经研制出两个不错的精简指令的处理器,只是看到它们前途不好时,立即停掉了它们。第四,英特尔运气很好,在精简指令处理器阵营中,群龙无首。这一战,看似英特尔单挑诸多处理器领域的老大。但是,这几家做精简指令处理器的公司因为彼此在工作站方面是竞争对手,自然不会用对手的产品,而且各自为战,互相拆台打价格战,最后,太阳公司和IBM倒是把其他几家工作站公司全收拾了,但自己也无力和英特尔竞争了,现在这两家自己也用上了英特尔的芯片。本来,摩托罗拉最有可能一统精简指令处理器的天下和英特尔分庭抗礼,因为它本身不做工作站,而各个工作站厂商原本都是用它的68000系列处理器,但是摩托罗拉自己不争气。原因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了。

4.英特尔和AMD的关系

👍🌦🥛🉑🐯‌

我们在前面提到摩托罗拉公司时用了"英特尔和摩托罗拉之战"的说法,因为,那对于英特尔来讲确实是一场十分凶险的战争,当时摩托罗拉无论在技术还是财力上都略胜一筹。如果英特尔一步走错,它今天就不会存在了。英特尔和诸多精简指令处理器公司之战,可以说有惊无险,因为英特尔已经是内有实力,外有强援。而今天,英特尔和AMD之间争夺市场的竞争我个人认为不是一个重量级对手之间的比赛,因此算不上是战争。我想,如果不是反垄断法的约束,英特尔很可能已经把AMD击垮或者收购了。另外,英特尔和AMD的关系基本上是既联合又斗争。

AMD不同于英特尔以往的对手,它从来没有另起炉灶做一种和英特尔不同的芯片,而是不断推出和英特尔兼容的、更便宜的替代品。AMD的这种做法和它的基因很有关系。AMD从血缘来讲应该是英特尔的族弟,因为它也是从仙童半导体分出来的,也在硅谷,只比英特尔晚几年,而且也和英特尔一样,从半导体存储器做起。和其它处理器公司不同,AMD的创始人是搞销售出身的,而一般技术公司创始人都是技术出身。AMD的这种基因决定了它不是自己会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市场导向的,市场需要什么就做什么。在AMD创建不久,它就成功地解刨了英特尔的一个八位处理器芯片。八十年代,由于IBM采购的原则是必须有两个以上的公司参加竞标,所以在很长的时间里,Intel主动让AMD帮它生产芯片卖给IBM等公司。

到了1986年,英特尔不想让AMD生产刚刚问世的80386,可能是想独占80386的利润吧,于是开始毁约。AMD拿出过去的合同请求仲裁,仲裁的结果是AMD可以生产80386。这下子英特尔不干了,上诉到加州高等法院,这个官司打了好几年,但是法院基本上维持了仲裁的结果。AMD于是便名正言顺地克隆起英特尔的处理器芯片了。当时微机生产厂家,例如康柏为了同英特尔的压价,开始少量采购AMD的芯片。几年后,英特尔再次控告AMD公司盗用它花几亿美元买来的多媒体处理的MMX技术,AMD做了让步达成和解。在整个九十年代,英特尔和AMD虽然打打闹闹但是,它们在开拓x86市场,对抗精简指令集的工作站芯片方面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它们在市场上的依存要多于竞争。
👈🚂🦞🆒🐯‍
两千年后美国经济进入低谷,精简指令的工作站的市场一落千丈,太阳公司的股票跌掉了百分之九十几。放眼处理器市场,全是英特尔和AMD的天下了。AMD这次主动出击,利用它提早开发出64位处理器的优势,率先在高端市场挑战英特尔,并一举拿下了服务器市场的不少份额。前几年,因为微软迟迟不能推出新的操作系统Vista,因此个人用户没有动力去更新微机;而同时,因为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服务器市场增长很快,对64位高端处理器芯片需求大增。这样在几年里,AMD的业绩不断上涨,一度占有40%左右的处理器市场,并且挑起和英特尔的价格战。AMD同时在世界各地,状告英特尔的垄断行为。到去年年初,AMD不仅在业绩达到顶峰,而且在对英特尔的反垄断官司上也颇有收获,欧盟等国开始约束英特尔。这样一来,英特尔就不能太小觑AMD这个小兄弟了。

它决定给AMD一些颜色看看。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英特尔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酷睿双核处理器终于面世了,性能高于AMD同类产品,英特尔重新恢复了它在产品上的领先地位。同时,英特尔在过去的几年里将生产线移到费用比硅谷低得多的俄罗冈州和亚利桑那州,以降低成本,然后,英特尔开始回应价格战。价格战的结果是,英特尔的利润率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是AMD则从盈利到大幅度亏损。英特尔重新夺回了处理器市场的主动权。现在,两家都是采用65纳米的半导体技术。在未来的几年里,英特尔因为在最新的45纳米技术上明显领先于AMD,并且已经开始研发集成度更高的32纳米的芯片,它将对AMD保持绝对的优势。
👳‎🧢🧯💩🖕
我认为,总的来讲,英特尔并没有想彻底把AMD打死。因为留着AMD对它利大于弊。首先,它避免了反垄断的很多麻烦。今天AMD的股值只有英特尔的5%,后者靠手中的现金就足以买下前者。但是,英特尔不能这么做,否则会有反垄断的大麻烦。其次,留着AMD这个对手对英特尔自身的技术进步有好处。柳宗元在他的“敌戒”一文中指出,“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这条规律对于英特尔也适用。英特尔从1979年至今,将处理器速度,(如果以小数运算速度来衡量),提高了二十五万倍。如果没有诸多竞争对手的话,它是做不到这一点的。现在它的主要对手只有AMD了,从激励自己的角度讲也许要留着它,毕竟,AMD在技术上不象当年的摩托罗拉和IBM那么让英特尔头疼。流传着这么一个玩笑,英特尔的人一天遇到了AMD的同行,便说,你们新的处理器什么时候才能做出来,等你们做出来了,我们才会有新的事做。

5.天步艰难

谷歌研究院院长、美国“人工智能”教科书的作者彼得.诺威格博士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在业界广为流传:当一个公司的市场份额超过50%以后,就不用再想去将市场份额翻番了。言下之意,这个公司就必须去挖掘新的成长点了。在2000年后,英特尔公司就是处于这样一个定位。现在,它已经基本上垄断了通用处理器的市场,今后如何发展是它必须考虑的问题。

💪🗼🍓🉑🐤‍


虽然英特尔在整个半导体工业中仍然只占了一小块,但是,很多市场,尤其是低端的市场、比如存储器市场英特尔是进不去的,也没有必要进去,因此它的成长空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英特尔的特长是在处理器和与PC相关的芯片制造上,因此它很容易往这两个市场发展。但是,迄今为止,它在微机处理器之外的芯片开发上不很成功。比如,前几年,它花了好几个亿开发PC的外围芯片,最后以失败告终,现在不得不采用Marvell公司的芯片集(chipset)。除了计算机,现在许多电器和机械产品都需要用到处理器,比如,一辆中高档的奔驰轿车里面有上百个各种有计算功能的芯片,而手机对处理器芯片的需求就更不用说了。英特尔一度进入了高端手机处理器的市场,但是,由于英特尔公司开发费用太高,这个部门一直亏损,不得不于去年卖给了Marvell公司。至此,英特尔公司在微机处理器以外的努力全部失败。

英特尔公司的商业模式历来是靠大投入大批量来挣钱,同一代的芯片,英特尔的销量可是太阳公司的十倍甚至更多,因此,它可以花几倍于其他公司的经费来开发一个芯片。但是,当一种芯片市场较小时,英特尔公司很难做到盈利。现在,这是它面临的最大问题。

🧑‍🌾‍🩲🪦😡👎


英特尔公司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防止开发精简指令集处理器公司例如IBM的死灰复燃。虽然在个人微机的市场上,英特尔x86系列的处理器在很长的时间内是不可替代的,因为有微软在操作系统中为它保驾。但是在服务器市场却不一定,因为,现在服务器主要的操作系统是开源的Linux,而Linux在什么处理器上都可以运行,因此只要有一种处理器各方面性能明显优于英特尔的,购买服务器的客户就会考虑采用非英特尔的处理器。在能源紧缺的今天,服务器厂家对处理器最关心的已经不单单是速度,而是单位能耗下的速度。现在,一个酷睿处理器如果昼夜不停使用,一年的耗电量已经等同于它的价格。因此,今后处理器设计必须考虑能耗。

虽然这两年英特尔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但是总的来讲,英特尔复杂指令的芯片不如精简指令的处理器设计简单,相对比较难做到低能耗。这样,精简指令集的处理器,有可能在服务器市场上和英特尔一争,虽然这不会动摇英特尔的根基。我个人认为,在个人微机以外,今后最重要的市场是游戏机市场。现在的游戏机早已不单单是为玩游戏设计的了,它们成为每个家庭的娱乐中心。IBM等公司至少在目前在这个领域是领先的。IBM已经垄断了任天堂、Sony和微软三大游戏机的处理器市场。实际上,现在这些采用精简指令处理器的游戏机无论是从计算速度还是图形功能上讲,都已经超过了基于英特尔处理器的个人电脑。如果下一次技术革命发生在每个家庭的客厅,那么,IBM无疑已经拔了头筹。

英特尔虽然雄霸个人电脑处理器市场,但随着个人微机市场的饱和,它远景不容乐观。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是反摩尔定理最大的受害者,因为处理器的价格在不断下降。同时,它在新市场的开拓上举步艰难,很难摆脱“诺威格效应”的阴影。好在英特尔同时也是安迪-比尔定理的直接受益者,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它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于微软等公司软件的更新。👨‍🚒‎💎🖌🤐🤌

结束语

在个人微机时代,组装甚至制造微机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连我本人都攒PC机卖过。因此,二十几年来,出现了无数的微机品牌,小到中关村攒出来的自己贴牌子的兼容机,大到占世界绝大部分市场的所谓品牌机,如戴尔、惠普和联想。虽然这些计算机配置和性能大相庭径,但是它们都使用微软的操作系统和英特尔系列的处理器。从这个角度讲,微机时代的领导者只有两个,软件方面的微软和硬件方面的英特尔。有人甚至把PC机行业称为英特尔/微软体制。
👨‍🚒‎🦺💾😛👏
英特尔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在于,它证明了处理器公司可以独立于计算机整机公司而存在。在英特尔以前,所有计算机公司都必须自己设计处理器,这使得计算机成本很高,而且无法普及。英特尔不断地为全世界的各种用户提供廉价的、越来越好的处理器,直接地使个人微机得以普及。它大投入、大批量的做法成为当今半导体工业的典范。它无疑是过去二十年信息革命大潮中最成功的公司之一,但是今后除非它能找到新的成长点,否则它会随着PC时代的过去而进入自己平和的中老年期。

上一篇
下一篇
帖子热度 1831 ℃

冬马小利 「初入古黑」 2022-12-8 13:22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用户很懒,还没有填写自我介绍呢~

小朋友‍‍,你还年轻‍。你走吧‍。我不想打击你‍‍,整个论坛都是我小号‍‍,不信我换个ID跟你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