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30岁以前没有达成到最大成就,那他永远都不会有。 |
爱因斯坦说没说我不清楚,不过从历史来看,的确是这样(当然,这句话太绝对了),牛顿发现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微积分时只有22岁,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时是26岁,薛定鄂提出玻动力学只有26岁,海森伯26岁发现不确定关系,玻尔28岁提出氢原子模型,约瑟夫森24岁预言了约瑟夫森结,(说明他已经是量子力学专家了),安德森好像是22岁发现正电子,诺贝尔经获得者中年龄最小的是小布拉格,好像只有21岁。 我个人觉得当一个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到大量的前沿知识时,是最有可能有所发现的。因为这时候受到的约束小,思维敏捷,能够从大量错综复杂的资料中找到最关键的最有用的信息。而如果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也许觉得收获不小,各个知识点都这么有根有据,逻辑严谨,但是同时产生了思维惯性。👮♂️👜🔭😊👍 所以我反对循序渐进的学习,如果能实现跳跃式学习,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这是完全可行的),是最有可能有重大发现的。因为思维惯性给人的影响是潜意识的。 🥷🧦🧲😇👂 我看过一篇文章强调思维惯性的作用。航天飞机的推力火箭之所以像我们看到的那样粗,是由战国时期的两匹战马的屁股测量的。美国科学家在设计推力火箭时曾想将火箭加粗一些,这样可以带更多燃料,但是不行,因为从工厂运到发射基地要穿越很多隧道,隧道比铁路只宽一点点,而铁路是按电车的轨道宽度设计的,电车是按马车的轨道设计的,马车的原型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那时马车有统一标准,因为路上有标准马车时过的车辙,如果不按标准设计马车,马车寿命会缩短。 制定那样的标准的依据是,那正是两匹马屁股的宽度。历史的惯性是惊人的,如果注意思考,随时都会有无数的问题,有些设计或者现象是毫无道理的,很多都遗留着历史的痕迹。 👮♂️✏😋💅 随着年龄增长,经验越来越多,思考就会越来越少,因为很多时候,经验可以代替思考,这样,问题就会越来越少,解决问题总是先靠经验,最后就基本上提不出新问题了,也就不会有新发现了。 👦🩴🔌🙂🦴
帖子热度 1万 ℃
|
|